在如今現實生活中,最敏感的一個詞莫過于——借錢。
不管你當下心情有多好,聽到這兩個字後,臉色就會由晴轉陰,心底更是翻江倒海。
可即便如此,很多人還是會顧及面子回上一句「你借多少」,殊不知這樣你就輸了,因為不管你之後怎麼說怎麼做,對方都不會滿足。
所以,關于借錢和還錢,真的需要有些技術含量,去做到既不得罪人,又不讓自己陷入被動。
李強就遇到這樣一件糟心的事。
一位多年的同事問他:「李強,借點錢給我吧,急用!」李強自己手上也不算寬裕,省吃儉用存了2塊錢也是為了防備不時之需。他開口就問:「你借多少?」同事說:「我買房還差5萬,能不能借我2萬?」李強心裡一驚,自己剛好有2萬,但是又不能全借給他,最後勉強答應借了一萬給他。
他問:能不能再借點,我能借的都借了,就差這幾萬了!李強支支吾吾說,讓我再想想。最終李強還是沒借另一萬給他,因為他必須給自己留點,毫無保留借給他萬一自己需要,那就麻煩了。
李強從第一句「你借多少?」就已經輸了,不論你給對方多少,對方都不能感到滿足。
別人找你借錢,你急著問「借多少」就輸了,而那些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像下面這樣回答:
一:你要錢幹啥?先詢問借錢的原因。
借錢一個最重要的原則,那就是問原因。原因合適的,有多少幫多少;原因不合適的,一分錢都不能借。
這種借錢去投資,增值的人,就不要借了;他買房子還不是為了自己的資產升值。誰有錢不知道去好的地段投資房產,你問問自己房子買了幾套了?憑什麼他要借你的錢去賺錢。
我認為這種借錢去買房、買車、做投資的情況一律不借;他賺了也不能分你一杯羹,他賠了,那就是賠了你的錢,你的錢要不回來了。
能夠借出去的錢,只有救急!
一個就是救人一命,人在醫院急需用錢,關係到位就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另一個就是用于周轉救急,你知道對方的底細,他也完全有能力還錢給你。
古語有雲「救急不救窮」,借錢給窮人過生活,他的日子只會越來越窮,有錢花的時候,他就不會想辦法努力去賺。
二:學會委婉拒絕,不要怕傷感情。
拒絕他人不合理的借錢請求也是有學問的,因為我們評估了不合理,所以不能借,該拒絕的時候就要拒絕,不要怕傷感情。
但是拒絕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讓對方明白你不想撕破臉皮。
當一個交情並不深的人找你借個幾千塊錢出去瀟灑揮霍,你可以說:家裡的錢都是老婆管著,借錢她一定要知道是誰,拿去幹什麼。
這樣他自然也就識趣不找你要了。借錢給別人,那是情分,不借是本分;一個人若是因為你不借錢給他,生氣或者責怪與你,那麼這個朋友也沒有繼續交往的必要了。
我們要慎重對待自己辛苦賺來的每一分錢,可以借的錢就借,不能借的錢一定要守住。這是對自己的勞動成果負責,也是對自己的家人負責。
結語: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金錢雖是身外之物,但是卻跟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有錢會駕馭它能讓生活變得更好,有錢駕馭不了,只會毀了你的生活。借錢是一件比較棘手的事情,處理妥當了,能幫你贏得好的名聲,處理不好,可能處處遭人嫌棄。
一句話,堅持自己的原則,有的時候不要放不下面子,對方會因為借錢跟你翻臉,該翻臉時就翻臉,這感情不要也罷。
話題:你曾經因為借錢還錢,跟朋友或者親戚鬧得不愉快嗎?
張愛玲曾經這麼說過:
「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其實,不只男人,女人也是如此。中年人,最為艱苦,最為困惑,最害怕貧窮、疾病和衰老。
然而中年人的生活,基本都是一邊崩潰,一邊自愈。
這個階段,拼的是心態。心態好,一切皆為陽光;心態差,一切皆為彷徨。
人到中年,最好的心態和活法,莫過于「三不怕」。
中年以後,不怕年齡。
你是在哪一刻突然對年齡感到恐慌的?
是不經意間看見眼角的皺紋又深了一分,還是突然發現兩鬢又添了白髮?
面對年齡,特別是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這樣的關口,我們總是會莫名的恐慌。
即使三十歲跟二十九歲,四十歲跟三十九歲,只差一歲,也好像是差了一個輪回。
而當我們眼睜睜看著時光流逝,卻束手無策又無法阻擋的時候,我們更是不知所措。
董卿在《你好生活》中也表示,自己在這個年齡對時間格外敏感,坦言自己害怕變老。
然而,衰老是所有人都不可抗拒的事情,人生的過程,無非就是不斷變老的過程。
滄桑歲月,沒有不老的人生,只有不老的心態。
不管什麼年紀,只要去熱愛自己熱愛的,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去活得精緻有趣,那就是最好的年紀。
人到中年,無懼歲月滄桑,亦無需感傷。
老去是自然法則,老去有老去的美,努力保養抗老,積極運動健身,你老了一定也很可愛。
中年以後,不怕孤獨。
有人說,越長大越孤單,越孤單越不安。
的確,年齡越大就越覺得,人的一生很多時候都是孤獨的。
對于有些人而言,孤獨是常態,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視,一個人入睡……然而,孤獨並沒有什麼不好,使其變得不好的,是因為害怕孤獨。
人到中年,不喜歡喧嘩,卻又害怕孤獨。
步入中年後,身體走下坡路,開始有力不從心的感覺。都說養兒防老,可最後子女成家立業,時常很忙,陪伴自己的日子很少。
鄰居有個老爺爺,80歲高齡,身體硬朗,可老伴體弱多病。
他常常一個人帶著老伴去醫院,掛號、檢查、辦理住院手續,從無怨言。
然而半年前,和他一起生活了57年的老伴去世了。由于兒女都有各自的生活,為了不給他們添麻煩,老爺爺選擇了獨自生活。
可沒了老伴的陪伴,一向開明懂理的老人家,怎麼也想不開,常常提起來就哽咽。
的確,孤獨有時候比孤獨更可怕。
可殘酷的是,人生而孤獨,生命的本質就是孤獨。在這世間,比你孤獨的人,也有很多。
很喜歡一句話:「不要害怕孤獨,因為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正在努力走向你,他的到來會讓所有的失落和孤獨,煙消雲散。 」
人活一輩子,會有很多個孤獨的時刻。
然而,人生旅程本來就一條不歸路,從赤條條哭著來人間,又泣著空手離塵世,中間就是個人表演的舞臺,何畏一人行?
孤獨也是一種人生體驗,孤獨而行樂,不過百味人生中的一味。
中年以後,不怕失去。
年紀越大,越害怕失去,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痛。
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總是害怕不能得到自己渴望的物質生活,害怕失去那些我們引以為傲的自以為是的虛榮心……
可最後發現,每天生活在擔驚受怕之中,越是害怕,容易失去的就越多。
有人說,人生總會有遺憾,不要害怕失去,因為害怕失去的,往往更容易失去。
深以為然。
隨著年齡的成長,我們渴望可以一直保持原來的狀態,害怕失去曾經屬于自己的東西。
但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當你不再害怕失去的時候,就是你真正成熟的時候。
人這一生,有得才有失,有失才有得。
失去了舊愛,你就會收穫新歡;失去了父母的愛,你就會收穫獨立;
失去了金錢,你就會收穫奮鬥;失去了今天的陽光,你就會迎來今晚的月色……
你要學會坦然面對,因為你所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返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