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豬肉時,說出這4句「行話」,肉販一聽就懂,乖乖給你拿好肉
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文章,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是:『買豬肉時,說出這4句「行話」,肉販一聽就懂,乖乖給你拿好肉!』
最近的豬肉連續降價,愛吃肉的人們可高興了,我一周至少買3回肉,全家人都愛吃。
豬肉的種類很多,五花肉油潤鮮香,里脊肉軟嫩多汁,營養也十分豐富,能提供大量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每一種做法都很解饞。
一頭豬身上的肉,被分割成十幾個部分供我們購買。 購買豬肉時,大部分人只會看「肥瘦」,并不知道該怎麼挑。其實豬肉的部位不同,口感不同,做法也不同,買錯了白花錢,還不好吃。比如炒肉絲或肉片要選里脊肉,而做紅燒肉要選五花肉,拌餃子餡要選前腿肉等。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買豬肉的技巧,買肉時說出這4句「行話」,肉販一聽就懂,乖乖拿出好肉。
【買豬肉的行話】
1、上肩肉
因為切面肥瘦條紋縱橫交錯,像梅花,所以也叫梅花肉。一頭豬只有五六斤上肩肉,長約20厘米,切面瘦肉占比達90%,其間有數條肥肉絲縱橫交錯。
梅花肉口感鮮嫩,久煮不老,而且不油膩,適合多種烹飪方式,比如煎、炒、烤、涮、炸等。
2、下五花
吃了多年的五花肉,你是不是也才剛知道,五花肉也分「上下」,2種五花肉的口感是不一樣的。上五花肉是豬肋排上剔下來的肉,瘦肉勺肥肉多,比較油膩;下五花肉是豬肚子上的肉,肥瘦相間,五花三層,口感軟嫩,肥而不膩。如果要做五花肉、回鍋肉,就和肉販說買下五花。
3、夾心肉
這是屠夫和肉販才知道的「行話」,就是豬的前腿肉,也叫夾縫肉,位于豬前腿上部,一半肥肉一半瘦,肉質老,筋比較多,吸收水分能力較強,適于做餡和肉丸子。
4、扁擔肉
豬里脊分外脊和里脊,脊背上面的肉是外脊,貫穿整個脊背,所以又稱為扁擔肉或通脊肉。
扁擔肉是純瘦肉,肉質較嫩,比里脊肉要便宜些,如果炒肉絲或肉片,可以告訴肉販買扁擔肉,一聽就是知道你是內行,不敢忽悠你,給你便宜又嫩的外脊肉。
不管哪個部位的豬肉,品質都有好有壞,如何判斷新鮮不新鮮呢?看這3點就行了,就是顏色、手感、氣味,這3種是不能買的。
⑴顏色
豬肉瘦肉部分顏色鮮紅,肥肉部分顏色潔白,彈性好有光澤,說明是新鮮豬肉。如果豬肉顏色發暗,肥肉發黃,說明不新鮮了,不能買。要是有不斷滲出血水,說明是冷凍肉。
⑵手感
豬肉肉質緊實,彈性十足,按壓后會馬上恢復原狀,表面干燥微濕潤,說明是新鮮肉。如果表面濕潤,并且比較粘手,說明豬肉不新鮮了。 如果表面特別干,說明是冷凍了很久的豬肉。
⑶氣味
新鮮豬肉只有淡淡的血腥味,沒有其它異味。如果能聞到酸味、臭味,或刺激性氣味,說明豬肉已經變質,不新鮮了。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