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故事中,那些被賦予「主角」身份的人總能笑到最后,不過那不過是俗套的武俠故事中的情節,至少金庸的故事就拒絕這種公式化的劇情,在他的故事里,哪怕是主角,也有可能落得悲劇收場。
比如《天龍八部》中的蕭峰就是如此,他為人光明磊落,奈何造化弄人,他不僅親手殺死了摯愛,也沒法為母親報仇,最終還為了維護宋遼和平而對遼帝做出以下犯上之舉,他自覺無顏立足于天地間,就這麼自戕身亡了。
(段譽、虛竹劇照)
但蕭峰雖死,他的義弟卻尚在人間,段譽後來是當了皇帝,虛竹與夢姑的結局又是如何?或許比你想的要殘酷,至少從書中的細節來看,虛竹與夢姑的結局多半是分道揚鑣,而這段故事還得從虛竹沒有選擇退隱說起。
《天龍八部》的結局對于蕭峰而言是個悲劇,但對于段譽和虛竹來說,卻未必如此,至少從明面上來看,他們二人都算得上是人生贏家。
比如段譽不僅收獲了木婉清、鐘靈,還與心心念念的「神仙姐姐」王語嫣走到了一起,不過正如筆者的措辭,這只是「看似幸福的結局」,新修版中,金庸就安排王語嫣離開了段譽,盡管段譽還是娶了鐘靈、木婉清,但他最終的結局是在當了四十年皇帝之后選擇出家。
至于虛竹,明面上他是與夢姑走到了一起,他們未來的日子也理所應當是甜如蜜的,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夢姑劇照)
或許并非如此,因為虛竹心中所愿,其實從來都不是與夢姑走到一起,比如他當年對蕭峰說過,自己遲早有一天會將靈鷲宮改為靈鷲寺,他不僅自己有重歸佛門之心,甚至還想讓他身邊的那幫靈鷲宮女與他一同遁入空門。
而到了原著最后一回中,他又對段譽說過這麼一句:「色無常,有生必有死。父母去世,我雖傷心,倒也沒想不開。我心里雖不開心,是因為終究做不成和尚。」
當時他對蕭峰說那話時,尚未娶夢姑,而此時的他已經有嬌妻在側,他卻依舊有心出家,有這份執念在,他就必然會這麼去做,這也為日后他們二人的分道揚鑣埋下了伏筆。
當然,即便虛竹有心重歸佛門,他也未必真的能這麼做,畢竟虛竹娶了夢姑之后是多了一重「西夏駙馬」的身份,只要他與夢姑一同退隱,去了西夏,或許他的命運就由不得他自己掌控了。
可問題在于他真的隨夢姑一同回西夏了嗎?
(虛竹劇照)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至少新修版中的這段設定就能夠作證:「過得多年,丐幫中出了一位少年英雄,為人穩重能干,人緣甚佳,群丐公議,推之為主。
各人尊重蕭峰原意,送此人去靈鷲宮,先由虛竹考核認可,再傳他‘打狗棒法’及‘降龍十八掌’。這少年幫主不負所托,學得神功,又將丐幫整頓得蒸蒸日上,竟爾中興,丐幫自此便視靈鷲宮為恩人。」
這里便證明了虛竹在《天龍八部》正篇故事結束多年之后仍活躍于江湖之中,他是選擇留在了靈鷲宮,只是此時金庸并未提到夢姑是否依舊陪在他身邊。
而虛竹之所以會留在靈鷲宮,并與丐幫扯上關系,是因為蕭峰當年赴死之前將降龍十八掌與打狗棒法這兩大神功傳給了虛竹,意在讓虛竹代替自己完成丐幫武功的傳承。
同時虛竹留在靈鷲宮或許也是因為另外一幫人,也就是他那批手下,無論是靈鷲宮女、三十六洞、七十二島的人,還是轉投了靈鷲宮的星宿派舊部,他們都絕非善類,若無虛竹的控制,保不準他們會做出什麼惡事來,所以虛竹確實不能離開此地。
(夢姑倒地劇照)
但虛竹愿意留下,夢姑卻未必愿意,那女子不是什麼江湖人士,她不理解江湖中的人情世故,久而久之,那靈鷲宮自然滿足不了她身為西夏公主需要的榮華富貴,她會離開虛竹,重回西夏也不足為奇。
之所以筆者推測虛竹與夢姑會分道揚鑣,是因為夢姑是有歷史原型的,而她的歷史原型的命運可不太美好。
只要夢姑離開了虛竹,她的結局便多半是悲劇。
在《西夏書事》中就有這麼一段記載:「西蕃大首領董氈有子藺逋比,初娶于甘州回鶻。環慶之役,董氈使率兵侵夏有功,授錦州刺史。梁氏久畏其強,欲與之和。及聞王韶降青唐,將復河湟,吐蕃諸部勢蹙,遣人請以愛女為藺逋比妻,董氈許之。按:自古兩國和親,有請婚,有乞婚,未有以女請歸者。以女請歸,幾同獻女矣。斥書‘梁氏’,丑之也。附:李氏《長編》:邈川城主郢成溫納支力足敵董氈。董氈與夏國結親,遣兵援送,必過邈川。」
說的便是西夏公主後來被派去和親了,而被派去和親的公主的命運有多慘,就不用多言了,至少絕對與「自由戀愛」無關,她絕不可能遇上一個像虛竹一樣將她視若珍寶的人。
可後來的虛竹有能力去救夢姑嗎?或者說他能將夢姑搶回來嗎?
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就不說正常狀態下的虛竹是否有能力對抗千軍萬馬了,根據書中的細節來看,後來的虛竹或許難逃「走火入魔」的結局。
(虛竹、梅蘭竹菊劇照)
當初梅蘭竹菊帶他進入靈鷲宮后殿石窟中,見了那些精妙的武功秘籍之后,他就忍不住開始修煉,而掃地僧說過,一個人習武越久,戾氣也就越深,虛竹難免進入武學障,最終走火入魔。
或許這也是后世武林中不見虛竹和靈鷲宮傳人的原因,而這一切悲劇的根源,都是因為虛竹當年沒隨夢姑一同回西夏,這樣的命運對于一位主角而言過于悲慘,金庸沒將這段悲劇沒被寫出來,也合情合理。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