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中,時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是「實體生意難做」,不少實體店主都表示相比之前生意下滑了許多,還將這一原因歸咎到電商上面。畢竟電商出現之后給予消費者更多的選擇,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屬于實體店的生意就這樣被瓜分了。
就連大型超市也被影響了,這些年中不少超市因為各種原因而倒下了,或許不少人發現了吧身邊大型超市在逐漸減少,不少超市為了「活下去」進行了調整。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超市中的「潛規則」,很多人逛了十幾年、幾十年的超市都沒有發現這些貓膩,你們都有了解嗎?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中會覺得超市東西便宜,實際情況是不一定,超市中一些商品價格比外面還要貴,畢竟超市也是要賺錢的,盈利方式單一只能靠賣商品賺錢。
在超市干了十幾年的老員工透露出了超市的「潛規則」
,第一個就是消費者第一眼能看到或者顯眼的地方,這些地方所擺放的商品利潤一般是最高的。在超市中貨架一般分為上中下這三層,而貨架的中層最容易被消費者看到,所以超市會將最吸引人、利潤最高的商品放在這些顯眼的地方。這個道理和藥店很像,藥店也常將便宜的藥放在最下面。
第二個就是超市中的燈光,超市中的燈光也很有講究的,尤其是在蔬菜區和鮮肉區的燈光,因為不同的燈光會讓食材展現出不同的效果,看上去很新鮮的樣子,讓消費者有購買的欲望。
有內行人指出,在強光之下蔬菜、肉制品就會展現出很新鮮的樣子,不少消費者買回家后才發現瑕疵,你們有過這樣的情況嗎?
第三個就是封裝水果一類,曾有不少人表示超市中切好的水果最好別買,雖然有的封裝水果價格便宜但質量低。
最常見的套路就是將有瑕疵或者變質的地方遮擋起來,讓消費者第一時間不能可見,等回家拆開時已經晚了。還有就是將一些水果變質的部分給剔除掉,留下好的部分繼續售賣。
雖然超市這樣做并不會出現太大問題,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如果追求質量的話,盡量不要購買切好的水果。
第四個就是超市中的折扣商品了,超市打折算是常態了,基本上每隔一段時間超市就會以各種理由打折銷售商品。實際上很多所謂的打折商品價格并未便宜多少,甚至就沒有便宜,這樣的套路在很多行業都曾有過。
還有就是超市中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是大包裝更便宜,這是很多人會陷入到的誤區,一些商品反而是大包裝售價更貴一些,比如薯片之類的,你們有仔細觀察過嗎?
這些年中大型超市生意是越加難做了,以前逛超市是人擠人結賬排隊都要1、2個小時,現在即便是節假日超市也很難出現人擠人的情況了,你們覺得為何會這樣呢?